中医及中医专科服务

下肢静脉曲张
2023年8月31日

註册中医师黎咏诗

甚么是静脉曲张?

当静脉受到压迫或是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倒流、积压,使得静脉内压增加,经年累月下静脉血管发生异常扩张,管壁扩张变成囊状,就会形成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可以出现在腿部、肛门、食道、直肠等部位,其中以下肢静脉曲张的情况最为常见。在中医学上,静脉曲张称为「筋瘤」。

 

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

  1. 初期沒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或有下肢酸痛、沉重、痕痒、肿胀、疲劳的感觉。

2.中期小腿浅静脉逐渐隆起、扩张,显现如同蜘蛛网的纹路,慢慢出现成团或囊状的「青筋」。久站久坐后明显,抬高腿后可以减缓。
3.后期小腿皮肤变粗、颜色变深,可伴有皮肤炎、出血渗液、静脉性溃疡。病情恶化可以并发肺栓塞、深层静脉栓塞、周边动脉疾病。

 

容易形成静脉曲张的原因:

1.姿势因素:久站久坐、长期垂腿容易使静脉压力升高,长时间站立是形成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2.结构因素:先天瓣膜异常,或静脉血管组织结构、功能受损,对静脉构成压力。或腹压高,例如怀孕、腹水、腹部肿瘤、肥胖,同样使静脉压力增加,造成静脉曲张。

3.遗传因素:家族有静脉曲张病史的人士有较高机会患上静脉曲张。

4.年龄因素:身体随年龄衰退,血管缺乏弹性、血管瓣膜受损使血液积聚于静脉。

5.性別因素:因为荷尔蒙变化的影响,女性更容易出现静脉曲张。服用避孕药有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筋瘤」有内服中药、针灸、火针治疗、放血疗法及中药外洗等方法,都具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缓解腿部不适的症状。根据病因,中医分型有「劳倦伤气」、「寒湿凝筋」、「外伤瘀滞」之分,治疗便有「补中益气」、「散寒通脉」、「活血化瘀」不同之法。常用补气药如党参、黄蓍、升麻;散寒药如桂枝、吴茱萸、小茴香;活血药如川芎、当归尾、红花等。外洗药可以使中药有效成份通过皮肤进入血液,达到营养皮肤、血管,促进循环和血液回流。

外洗足浴方:

桑枝、红花、川芎、黄蓍、威灵仙各30g,以5升水煎煮1小时。

待汤药转温热(约38~40°C)后可熏洗、浸泡足部。一周1-2次,每次15-20分钟。

 

日常预防:

1.纠正姿势,加强运动锻鍊:避免久站久坐,减少翘脚,避免持重,定时活动。进行强化腿部刖肉的运动,通过肌肉的收缩可以增强血液的回流。

2.抬腿:休息和睡眠时,可尽量抬高双腿,腿部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

3.控制体重,健康饮食:超重者应该减重,避免便秘。日常饮食以高纤、高蛋白、低盐低脂为主,忌烟酒习惯。

4.避免穿着紧身衣物:特別是伴有皮肤溃疡的人士,衣物以宽松透气为首选。医用的压力物袜需要在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下配戴。女士尽量减少穿着高跟鞋。

5.及时就医:及早发现静脉曲张的发生,及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若情况严重,应考虑手术治疗。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向註册中医师查询。

online 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