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及中医专科服务
					中医治疗腕管综合症				
				
											2025年11月3日									
								註册中医师陈俊伟
腕管综合症是由手腕「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受到压迫所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及半边无名指的麻木刺痛,夜间更加明显,疼痛可能放射至前臂;严重者会出现握力下降及大鱼际肌肉萎缩,甚至双侧均可见。常见诱因包括重复性手腕活动、提重物、长时间使用键盘滑鼠、肥胖及类风湿关节炎等。此外,使用震动工具及从事强力抓握的工作,也会增加风险。
中医如何看腕管综合症
中医一般将腕管综合症归入「痺证」或「筋痺」的范畴,认为其多由反覆劳损、气血瘀阻与寒湿阻滞所致,进而导致经络不通而引起手腕及手指的麻木、痛胀、夜间症状加重以及抓握无力。治疗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主,並配合调整用手腕的习惯为主。
辨证分型
- 气滞血瘀:痛有定处、刺痛、按之痛甚,局部可肿胀、色暗。
 - 寒湿痹阻:遇冷加重、酸胀痠痛、遇热纾缓,晨僵较着。
 - 气血两虚/肝肾亏虚:久病不癒、酸软无力、夜间麻痹影响睡眠,恢復缓慢。
 
针灸治疗
常用穴位包括:内关、外关、大陵、合谷、阳池、阳溪、劳宫、鱼际等,留针约20至30分钟,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每週治疗1至2次,並配合日常生活调整,一般1至2个月观察疗效;大多数患者的麻痛与夜间症状会有改善。
推拿
- 以松解屈肌群、腕屈肌腱与横腕韧带周边软组织为主,筋膜放松与松解粘连,改善局部循环与神经滑动。
 - 局部按压阿是穴与经络筋脉,但须以患者的疼痛耐受为度,避免过度刺激引发反应性水肿。
 
中药内服与外治
- 方药:以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为主,早期可兼祛寒除湿,后期则可酌加补肝肾、强筋骨的药材。
 - 常用药物:桂枝、当归、威灵仙、川芎、乳香、鸡血藤、红花、透骨草、伸筋草等;外用熏洗常以海桐皮、透骨草、威灵仙、桂枝等。
 - 熏洗与外敷:温热药浴腕部,助血行祛寒、松解筋膜黏连,与针灸並用可增加疗效。
 
生活调整
- 减少诱发动作与重复负荷,工作间隙应规律伸展。必要时,夜间配戴腕托以保持手腕中立位,减轻神经压迫。
 - 使用键盘和滑鼠时,应保持与前臂同高,避免腕背屈或掌屈长时间处持续相同姿势;逐步增加前臂与握力训练以平衡负荷。
 - 每45至60分钟进行腕屈伸与神经滑动练习,配合前臂伸展与握力渐进训练,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温热护理以减张力与促循环;晚间腕托维持中立位,有助缓解夜间症状。
 
疗效与预期
大多数症状轻至中等的患者可先行非手术治疗。在针灸配合中药、手法治疗及工作环境调整下,大多数患者于数週至两月内夜间麻木及痛胀减轻,手部功能亦可逐渐改善及痊癒。如夜间痛麻严重,感觉进展迟钝、拇指鱼际萎缩或握力明显下降,应考虑西医介入治疗。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先向註册中医师谘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