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健康輔導服務
情緒健康輔導服務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覺得生活苦悶、無意義,遇事有想逃避的消極心態;另一種人則生活有目標、有意義,熱誠投入亦積極參與。顯而易見,第二種人比第一種人快樂得多。
心理學家 Csikszentmihalyi 指出,第二種人快樂的秘訣是「熱誠投入生活」(Vital Engagement in Life)。當中包含兩個元素:神馳(Flow)和 意義(Meaning)。他多年來致力研究 flow 的心理現象。Flow指當一個人全情投入在一項具挑戰性的活動時所產生的主觀愉快經驗。這種經驗越多,人就會越感到快樂。這不僅可以從嗜好、娛樂中獲得,甚至在工作中也可以獲得這種經驗。而生活中缺乏這種經驗的人會容易覺得生活苦悶無聊,甚至在工作中感到枯竭(Burnout)。
在 flow 的經歷中,我們會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時間彷彿過得飛快或者很慢,精神高度集中,充份發揮自己的能力來應對挑戰。因為這種經驗要求當事人能掌握和發揮出某些技巧,例如球技、創作或思維活動等,所以若要生活中多經歷 flow 的話,就需要長時期有紀律地學習某些技巧,並付出時間和努力。但如果只是懶散、沒有目標或不投入的生活態度,便不利於獲取 flow 的經驗。
那麼,擁有 flow 的經驗就足以令人擁有長久的快樂嗎?一個人為打機或賭波而廢寢忘餐也能體驗到 flow,但他是否擁有長久的快樂呢?顯然不是!因為他缺少聶氏所提及的第二個重要元素:意義。
原來沒有意義和價值的享樂並不長久。只有那些既讓你感到投入和樂趣,又能帶給你意義的活動,才是讓你的生活變得豐盛的源頭所在。例如,當你將工作視為一份職業,你重視的是金錢的報酬;當你將工作視為事業,你重視的是個人的成就;但當你將工作視為一種「使命」(calling)時,你便會在工作中找到同時帶來的喜悅和意義。研究顯示,視工作為「使命」的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能擁有最高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甚麼才算是有意義?這在乎每個人的主觀判斷,但有意義的事情大多是能發揮個人所長,道德上正確,不損人利己(或損人而不利己)。追尋和創造意義可說是人的本性,我們渴望(committed to)參與有價值的事情,最理想的是那些是超越個人的名利得失,於他人有益的事情,而且能讓我們的人生更趨向真善美的標準。
以上就是豐盛的快樂藍圖。只要依著去實行,人生自然可以既喜悅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