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併發症評估 Q&A
1)糖尿病併發症是甚麼?
糖尿病併發症主要是指因糖尿病控制不當,血糖長期偏高及不穩定引致血管及神經系統受到損壞。
2)糖尿病併發症會有機會影響身體哪些器官?
有機會影響的身體器官,可包括:
‣ 心血管疾病:
‣ 如冠心病、中風、周邊動脈疾病。
‣ 微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
‣ 腎衰竭
‣ 白內障,視網膜病變,青光眼
‣ 足部潰瘍,足部周邊神經病變
‣ 男性性功能障礙
3)剛診斷有糖尿病是否就不用作併發症評估?
不少人誤以為只有長期糖尿患者才會出現併發症,事實上剛診斷出糖尿病的患者血糖升高可能已經有一段時間,只是患者未有察覺,到診斷出糖尿病時併發症已經出現。如果不在這個時機做併發症評估,最佳治療時機就會錯過。
兩項國際權威研究報告顯示,糖尿患者的糖化血紅素(HbA1c)指數降低至大約7%,可減少糖尿病的小血管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和糖尿病腎病)可能性約25%,報告亦指出降低1%糖化血紅素可降低16%心臟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減少19%患上白內障的機會、以及降低43%因周遭血管疾病而需截肢或導致死亡的可能性。
4)為何要定期作糖尿病併發症評估?
由於糖尿併發症和血糖控制有著密切的關係,定期的併發症評估可讓醫護人員在症狀尚未出現的階段及早驗出和處理,以有效防止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5)需要多久接受一次糖尿病併發症評估?
一般每隔一至二年,建議就個別情況諮詢家庭醫生建議的最理想時隔。
6)糖尿病併發症評估跟一般體檢有何不同?
糖尿病併發症評估除了抽血檢查監察血糖控制及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如膽固醇外,亦主要集中評估小血管和神經病變,包括微蛋白尿、眼底血管、白內障、足部神經線病變及皮膚受損情況等。
7)甚麼是足部檢查?為何要定期進行?
足部檢查包括:
‣ 檢查有沒有指甲 / 腳底或腳趾變形、足癬、潰瘍、乾裂、長繭等
‣ 用音叉作振動感覺測試,可提早發現足部周邊神經病變
‣ 評估足部血管異常,檢查腳踝跟腳背動脈脈搏
風險評估後如有需要會根據狀況轉介到血管科專科或足部治療師,接受專業的足部保護,而定期進行足部檢查可減低糖尿引致足部潰瘍,甚至截足的風險。
8)「糖尿上眼」具體情況是怎樣?
「糖尿上眼」可大概分為: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初期的視網膜病變會有小血管瘤、視網膜血流供應不足、視網膜水腫等狀況。這階段不一定會有視覺症狀,但若是疾病影響到黃斑,視力就會受到影響。
‣ 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因為視網膜的血液供應不足,視網膜出現不正常的血管與纖維組織增生。這類不正常的增生血管容易破裂,引起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出血;而纖維組織增生會拉扯視網膜,引起視網膜剝離。一旦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視力可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導致失明。
9)如已經出現糖尿病眼病變,是否便無法醫治?
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的水腫,越早做眼內注射效果越好。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如果能在適當的時機接受視網膜激光治療,也有很大機會能避免病變惡化引起的眼內出血或視網膜剝離。
由於初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並不一定會有症狀,因此定期的眼科檢查很重要。定期監測糖尿眼病變包括視網膜血管損壞和增生,可及早轉介高危及影響視力的糖尿視網膜病變至眼科醫生接受激光治療,減低失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