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養服務
老友記是否每餐都要「多菜少肉」?(三)
2025年8月19日
註冊營養師陳星輝
明智選擇肉類及代替品: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建議注重選擇去肥剩瘦的肉類、魚及豆類製品(如豆腐及鮮腐竹等),因為它們的飽和脂肪含量較少,可減低血液膽固醇超標的風險。
相反,半肥瘦的肉類(如皮層、近骨部位及腩肉)、加工肉類(如香腸、午餐肉及肉丸)、燒味、臘味及油炸的豆品等均含高脂肪或鹽分,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
總括而言,當中的關鍵在於每天進食足夠的份量,並著重選擇優質的肉類及代替品。同時,穀物類、蔬菜、水果、肉、魚、蛋及代替品,以及奶類及其代替品的營養價值各有不同,而不同營養素在身體中的功效各異,要透過均衡飲食使各種食物得以互相配搭,身體才會健康,因此各種營養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對以上內容有疑問,請向註冊營養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