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健康輔導服務

子女拒絕上學 焦慮有辦法
2024年4月9日

心理輔導師 李恩樂

「焦慮症」或許是子女適應過程中一大挑戰,也與拒絕上學的行為有密切的關係。出現在兒童及青少年的焦慮症一般包括:「分離焦慮症」、「社交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等,若子女受焦慮症的困擾,會發現他們常表示自己頭痛、胃痛、嘔吐或者會觀察到他們經常擔心、坐立不安、繃緊、煩躁、動作變得緩慢等狀態。

面對子女的焦慮,父母不妨嘗試以下的方法:

 

  • 正向溝通

當觀察到子女有焦慮,甚至拒絕上學時,更需要正向的溝通。第一步先聆聽及了解子女背後的原因,例如:「有什麼令你對上學感到擔憂/害怕?」,而潛在成因可能包括: 新環境、學業壓力、不適應與父母分離、人際關係衝突等。第二步以正面及接納態度回應感受,「聽到你的擔憂,都理解你的確會感到害怕。」第三步嘗試轉化擔憂,例如在聊天中問一問子女:「你認為現在所擔憂的事情有多大可能會發生?」。第四步可試達成共識,鼓勵子女回到校園,更重要的是家長能與學校的老師、社工或學生輔導保持良好及恰當的溝通,以協助子女適應校園生活。

  • 自我調節

當父母較容易緊張及焦慮,孩子也會在父母身上學習到這種情緒。例如:考試前,父母在與孩子溫習時表現得十分焦慮,孩子對「考試」產生擔憂和恐懼,在考試前或面對考試結果時更容易出現肚痛、胃痛、噁心,甚至出現拒絕上學等不適及行為。因此,父母自身的情緒調整也十分重要,不妨透呼吸練習、靜觀、畫畫、伸展運動等放鬆自己,並檢示個人的想法,適當地調整個人的期望以減輕對自己及子女的壓力。

 

  • 心理治療及藥物

家長可透過心理輔導為子女進行治療,例如:兒童遊戲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等協助子女紓緩焦慮及轉化負面想法,提升上學的動力。如果發現子女的焦慮徵狀維持一段頗長的時間,甚至有增無減,或許需要尋求醫生的協助,由醫生評估是否需要藥物紓緩徵狀。不少人對藥物治療存有不同的看法,然而,焦慮症其中一個潛在成因是腦部負責調節情緒的傳遞物質失調。以血清素為例,它掌管著我們的情緒及壓力控制,若腦部缺乏此物質,便需要透過藥物協助提升血清素改善對情緒的控制。

 

面對管教的課題確實不易,家長們也要好好放鬆自己,照顧自己的情緒,子女也會懂得從你的身上學習放鬆!

online 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