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健康輔導服務
古語說:「勤有功,戲無益」,傳統觀念對於「玩」多採取貶抑、負面的態度,但是愈來愈多研究發現,「玩」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許多正面的影響(Bateson, 2011; Gray, 2011)。文章指的「玩」是讓孩子自主選擇的玩 (free play),意思是沒有組織,很自由,由孩子自己決定要玩什麼或要怎麼玩的遊戲方式。
引述其中一項研究作進一步解釋:研究人員將一群老鼠分為兩組,只讓其中一組玩耍。對老鼠而言,自由自主選擇的玩耍就是吱吱叫和推擠。隨後,研究人員在兩組老鼠面前均放了一件危險的東西,像是聞起來有貓兒味道的衣領。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老鼠一聞到味道便馬上躲進洞裹。不同的是,不能玩耍的老鼠會一直留在洞裹,再也不出來;而可以玩耍的老鼠會小心翼翼地探索周遭環境,且嘗試處理當下狀況,對研究人員放置的東西進行反覆測試,最後成功從洞裹走出來。研究指出,自由自主選擇的玩耍過程中,提供了一個探索新事物的空間,此時大腦會釋出多巴胺,以產生快樂與興奮的感覺作為獎勵,藉此投入更多的注意力,進一步了解眼前的事物。這過程包含觀察丶測試丶想像丶解決問題丶嘗試錯誤和創造等技能,對於孩子的認知發展、人格發展以及領導才能等方面均大有益處。
在孩子的自由自主遊戲世界中,其中一大部分是與想像有關的,例如扮演醫生、老師和消防員等社會角色,以及電視節目和故事書中的人物,孩子還會擔任編劇和導演,編造任何天馬行空的劇情,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即使這只存在於玩耍中,卻讓孩子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且能幫助孩子運用頭腦,發揮創造力,對孩子具有正面的意義。
也許在孩子進行蘊藏豐富想像力的遊戲時,家長亦不妨嘗試激發自己的童心,聽孩子說故事,順著他的故事情節,與他一起體驗故事裹的人和事。在繁忙的生活中,家長或許不必把自主選擇的玩耍排進孩子的日程表,可考慮把玩耍融入日常生活。打個比方:早上刷牙可以變成一場細菌壞蛋和牙膏英雄之間的戰爭;穿衣服可以變成一場奧運競賽,穿最快的可獲金丶銀和銅牌;在排隊或等紅綠燈時,和孩子玩連結的遊戲,在街上隨便挑三款東西,思考並說出它們之間的連結;做家課時,戴上老師眼鏡,扮演特別老師。當孩子題目沒答對時,特別老師便會發出得意笑聲;要是答對了,特別老師便會深受打擊,悶悶不樂。特別老師的反應能讓孩子感歡樂,以增加做家課時的趣味性。
玩耍是重要的!如果平常玩得不夠,那就從今天起,重拾玩耍,放心讓孩子好好地玩吧!
參考來源:
Bateson, P. (2011). Theories of play. In A. Pellegrini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development of play (pp. 41–47).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ray, P. (2011). The decline of play and the rise of psychopatholog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Play, 3, 44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