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及中醫專科服務

運動迷思你要知
2024年9月25日

註冊中醫師李逸智

在日常診症中,經常有不少人詢問關於運動的問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運動常見的迷思。

 

一)做運動一定等於健康

        答:做運動不一定等於健康

做運動好處多,但運動種類亦很多,在選擇時取決於我們想達到甚麼效果。如果盲目運動,很容易適得其反。

 

運動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 帶氧運動,如跑步、游泳、踏單車、跳舞或耍太極等,可以鍛鍊心肺功能,保持甚至減輕體重等;

 

  • 伸展運動,如拉筋或瑜珈等,可以增加肌腱和關節的柔軟度及活動幅度,舒緩並減少肌肉僵硬而導致的痛症

 

  • 負重運動,如掌上壓、器械健身運動、舉啞鈴或沙包等,可以鍛煉肌肉力量,改善體型。需要注意的是,因骨質疏鬆症而曾骨折或有骨折風險的人士,應避免高強度負重運動

 

只有清楚自己的目標,選擇正確的運動,才可運動健康化。

 

二)運動量和運動頻率越多越好?

        答:運動量和運動頻率不是越多越好。

 

自古中國文化便強調「中庸之道」,做運動也一樣,不要太多,也不可以不做,具體適合的「量」因人而異。

 

舉例來說,對於一個健康的中青年,以及有痛症的老年人,我們不可能要求他們的運動強度和頻率一樣,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故就運動而言,不應人云亦云,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而做,要「適可而止」,否則會「過猶不及」。

 

此外,在運動頻率上建議有時間規律,讓身體可以適應,故恆常運動會較為理想。

 

三)如何判斷自己的運動量是否過量?

       答:需要自己細心感受身體的反應判斷運動量是否過量。

 

正如上面提及,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或時間段,其精神和身體情況也可能有不同。因此運動量也不應是一個固定的常數。

 

一般而言,一位健康人士,若在運動後一天,經過充足休息後,運動帶來的疲累感仍不能自行消除,則可被認為運動量過多。

 

而針對患有痛症的人士來説,首先需注意他們所進行的運動是否加重他們的痛症;其次在運動過後,若疼痛加重,以及經過一天充足休息後仍未能緩解,則也可被認為運動量過多。

 

參考資料:

GovHK香港政府一站通:運動的樂趣和運動安全 https://www.gov.hk/tc/residents/culture/recreation/activities/benefitsport.htm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online 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