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及中醫專科服務
註冊中醫師 盧俊杰
中醫療法與人的生活緊密相關,不時有媽媽會用一些簡單的中醫方法幫助家人紓緩小毛病,例如發燒、中暑、落枕等。今天就跟大家淺談傳統智慧的「刮痧療法」。
「刮痧療法」以中醫經絡穴位的理論為基礎,利用特定的器具及介質,配合相應的手法在人體表面反覆刮擦,令皮膚毛孔張開,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的出血點。從中醫角度,大部份的疾病是由氣血不通所造成,「痧」是一種病邪,所以「出痧」就代表將毒素及邪氣驅走,疏通經絡、調整臟腑,從而改善氣血平衡,達到防止疾病的效果。
刮痧療法應用廣泛,除了治療傷科疾病外,亦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及美容等。一般人認為痧出得越多越好,這說法其實是以偏概全,一旦處理不當,往往適得其反,對身體帶來更大傷害。一般中醫師會根據病情需要,用力均勻,由輕到重,同一部位刮痧一般大約3至5分鐘,令局部穴位放鬆。切記過度用力,強行達到「出痧」的狀態。「出痧」後,中醫師亦可以根據「痧像」的顏色,深淺辨證,例如顏色鮮紅,多為表證,病情較輕;顏色紫黑,痧多,多為血瘀證。中醫師根據辨證結果,可以利用中藥、針灸、中藥外敷等方法,多管齊下,加快患者康復。
介紹刮痧治療的常見情況及注意事項:
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落枕(瞓捩頸)。一般會先在肩頸部位塗上嬰兒油、活絡油、凡士林等潤滑介質,然後手握砭石、牛角刮痧板與皮膚乘夾角45度,沿足太陽膀胱經,由上而下,來回刮痧,力度由輕到重,以皮膚微微泛紅,出痧即可。在重要的穴位可以增加刮痧次數,可以增加療效,例如風池、頸白勞、大椎、肩井、天宗、腎俞、大腸俞等穴位。
我們亦需要注意刮痧的禁忌。例如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傳染性皮膚病、年老體弱、空腹、妊娠婦女等。
如果在刮痧的過程中出現異常的疼痛,或者係出汗不止、心慌煩躁、四肢發冷、嘔心欲吐,等「暈刮」症狀,應該立即停止刮痧,讓患者平臥保暖,採取適當的方法讓患者恢復正常。
由於刮痧療法對於皮膚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因此不建議患者太頻密地刮痧,建議每次相隔3至6天,或者皮膚「出痧」減退,無明顯痛楚後方能進行下一次刮痧治療。
注意不同部位的刮痧功效不一。雖然刮痧療法看似簡單,若果患者病情嚴重或複雜,應該經過中醫師診症後,再用刮痧等方法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