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及中醫專科服務

月經失調的中醫調理
2022年8月4日

註冊中醫師 季霖​

 

月經是女性有規律的、週期性的子宮出血,月月如期,經常不變,故又稱“月信”、“月事”或“月水”。

 

在中醫的理論中,月經是在腎氣的主導下,由天癸(腎精腎氣充盛到一定程度時體內出現的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一種精微物質)起決定性作用,使任通沖盛,氣血調和,作用於胞宮,從而調控子宮月事依時而下。

 

正常的月經一般每月一次,週期為28天左右,行經3-7天,經量中等,經色暗紅而無血塊,質地不稀不稠。

 

月經失調即是指月經的週期、經期、經量、經質發生異常的情況,或伴隨月經週期出現明顯症狀為特徵的疾病。

  • 週期異常包括月經先期(月經週期提前),月經後期(月經週期延後)和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週期或提前或延後)。
  • 經期異常有經期延長(月經行經時間超過7天以上)。
  • 經量異常包括月經過多(月經量明顯增多),月經過少(月經量明顯減少)和崩漏(月經量多而不止或淋漓不盡)。
  • 常見的月經失調還包括經間期出血(排卵期出現週期性的少量陰道出血)和痛經(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

 

月經失調多因臟腑功能失調或氣血不和。

 

臟腑失調以腎虛、脾虛和肝郁較為常見。脾腎虧虛多見月經週期不定、月經量少色淡;肝郁常見經色紫紅有塊,伴胸脅作脹。

 

氣血不和則包括氣虛、氣滯;血虛、血熱、血寒和血瘀等。氣血虧虛常見月經色淡質稀;血熱常伴經量多色紅質稠;血寒常見量少色黯,喜溫畏寒;血瘀常伴月經量多,色紫黯、質稠有血塊。

 

中醫治療月經失調的特點是結合月經期、量、色、質的變化和患者的全身症狀來判斷中醫的証型。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補腎、健脾、疏肝和調理氣血。

 

同時,治療月經失調要順應月經週期中陰陽氣血的變化規律,經期時避免過寒過熱、大辛大散,以免滯血或動血;經後要調補,勿濫攻;經前宜疏導,勿濫補。

 

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治療重點,青春期少年重治腎,生育期重治肝,更年期重治脾。

 

根據以上的中醫治療特點,調理月經的食療和湯譜也以補腎健脾,調和氣血為目的。以下介紹兩款食療湯譜,1-2個人的份量,以供大家參考。

 

熟地黃耆雞湯

材料:雞半只  熟地五錢  黃耆五錢

   枸杞子二錢  生姜適量  紅棗三枚

功效:補益氣血,調理月經

適宜:氣弱血虛的月經失調

 

丹參首烏排骨湯

材料:排骨半斤  丹參五錢  制何首烏四錢

   陳皮二錢  生姜適量  紅棗三枚

功效:補血活血,調理月經

適宜:血虛瘀滯的月經失調

online 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