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及中醫專科服務

冬天是否必須「進補」?
2024年12月4日

註冊中醫師凌雅萍

冬季是四季中最寒冷的時節,隨著氣溫的下降,人體的生理機能也會隨之改變。中醫理論中的「春生」、「夏長」、「秋收」及「冬藏」,表明不同季節有其獨特的養生重點。當中以冬季的養生尤為關鍵。然而,不少人會提出疑問:冬天是否必須「進補」?本文將針對該問題深入探討。

 

中醫對冬季的認識

在中醫理論中,冬季屬於陰陽五行中的「水」,此時陽氣隱藏,陰氣較重。人體的陽氣在冬季相對減弱,外界的寒冷環境容易使人感到寒冷,從而影響氣血的暢通。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以「藏陽」,故有冬季宜進補以養護陽氣的說法。其主要目的是透過適量的調補,維持身體的陰陽平衡,並促進健康。

 

冬天「進補」的目的

  1. 補充陽氣

冬季「進補」的首要目的是補充陽氣。陽氣是推動人體生理代謝和機能運轉的動力泉源。陽氣充足的人,身體會較為強壯;而陽氣不足者則體質虛弱,導致免疫力下降,亦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因此,適當的冬季「進補」有助增強人體的抵抗力,適應寒冷的環境,並預防疾病。

 

  1. 滋養臟腑

冬季寒冷的氣候對人體的臟腑功能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腎和脾。中醫認為,冬天與腎相應,腎為先天之本,主封藏;而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是氣血生化的源頭;腎與脾互補,生成生命的動力,推動各個臟腑的功能運作。因此,通過「進補」滋養腎及脾,促進氣血生成,增強機體功能,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1. 預防季節性疾病

冬季是一些季節性疾病的高發期,如哮喘和流感等。進補可以增強免疫系統,降低患病的概率。因應體質較弱或年長者來說,更應重視冬季的進補。

 

進補的方式

  1. 食材選擇

冬季的「進補」宜選用甘溫補脾陽及溫腎陽為主的食物,如羊肉、雞肉、淮山、桂圓、韭菜、茴香、核桃、栗子、腰果和生薑等。應避免生冷、苦寒和黏膩的食物,如芹菜、苦瓜、冬瓜、西瓜、香蕉、柿子、梨、綠豆、綠茶和冷凍飲料等。

 

  1. 營養均衡

「進補」並不意味著單一地攝取某種食材,應注重營養的均衡。除了溫補的食材,還需搭配多樣的蔬菜和水果,以確保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促進身體的健康。

 

  1. 調整生活方式

「進補」不僅體現在飲食上,還應結合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以及良好的心態,這些都是冬季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補的注意事項

  1. 根據體質調整

「進補」應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調整。對於陽虛體質者,可適當增加溫補食材;而對於陰虛體質者,則需要選擇滋陰潤燥的食材,以保持陰陽的平衡。

 

  1. 避免過補

雖然冬季「進補」是必要的,但過度「進補」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導致消化不良或上火等問題。因此,應根據自身情適量進補。

 

總的來說,冬天的「進補」是有其必要性的。它不僅有助於增強陽氣及滋養臟腑,還能有效預防冬季常見的疾病。然而,進補的方式和食材選擇應根據個人的體質和需求進行調整。並保持飲食的均衡和生活的規律,以維持在寒冷的冬季中保持健康與活力。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online 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