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及中醫專科服務

針灸結合中藥 有助改善耳鳴
2024年12月10日

註冊中醫師屈珮珠

耳鳴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影響範圍不僅限於老年人。無論是青少年、中年人及更年期等人士均有可能出現耳鳴的症狀。患者可能會感覺其中一側的耳朵或雙耳,甚至整個頭部出現如風吹、蟬鳴或海浪般的聲音。這些聲音的強度和頻率可能時輕時重,甚至逐漸加重。部分患者的耳鳴為間歇性發作,但也有些人無時無刻被耳鳴困擾,這對日常生活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嚴重情況甚至導致不同程度的問題,如焦慮、煩躁、失眠、記憶力減退及聽力下降等。

若果專科已排除耳鳴症狀並非源於耳部結構異常或其他嚴重疾病(如聽神經瘤),而被診斷為「神經性耳鳴」,許多患者會選擇中醫治療來緩解症狀。

中醫對耳鳴的看法
中醫學認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有絡於耳。」 耳鳴與全身經絡運行不暢及臟腑功能失調密切關係。因此,中醫診療耳鳴以辨證論治為基礎,將耳鳴分為虛證、實證及虛實夾雜證。當中的治療原則包括「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陷下則灸之,菀陳則除之」,即使用常用針灸疏通經絡,並結合中藥補虛瀉實,亦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靈活調整治療方案。

耳鳴的常見分類及治療方法:
實證類型

肝火上擾證《雜病源流犀燭》記載:「肝膽火盛,耳內蟬鳴,漸至耳聾。」

      • 症狀表現:患者常有口苦咽乾、面色偏暗紅、眼乾澀或有紅筋、胸肋脹痛,並可能伴隨頭痛、頭暈及便秘等。舌紅苔黃及脈弦數。情緒急躁或憤怒時耳鳴會加重。
      • 治療方法:以清肝瀉火為主。

痰火鬱結證《明醫雜著》提到:「耳鳴...痰火上升,鬱於耳中而為鳴。」

      • 症狀表現:耳鳴伴隨耳脹、頭重如裹、胸悶腹脹,口苦或口淡,並有痰多、咳嗽及大便不暢等症狀。舌質紅、苔黃膩及脈滑數。
      • 治療方法:以清熱化痰為主。

 

二)虛證類型

脾胃虛弱證《靈樞經》有云:「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

      • 症狀表現:患者常感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臉色無華、胃口不佳、容易腹脹、大便偏溏、舌質淡、苔薄白及脈細弱。耳鳴在勞累或壓力增加時加重,下蹲起身時尤為明顯。
      • 治療方法:以健脾益氣為主。

腎精虧損證《素問·海論》記載:「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腎主精生髓,上通於腦,腎精虧虛,不能充養髓海,則耳鳴。

      • 症狀表現:耳鳴持續時間較久,伴有腰膝酸軟、頭暈眼花、脫髮、夜尿頻多、怕冷、潮熱及盜汗等症狀。舌質淡或嫩紅及脈虛弱或細數。
      • 治療方法:以補腎填精為主。

 

三)虛實夾雜證

對於耳鳴持續時間較久的患者,可能出現虛實夾雜的情況,如心陰不足及腎虛血瘀等。

這類患者時常伴隨失眠、四肢怕冷、面色暗淡及記憶力減退等症狀。中醫認為「久病必虛,

久病入絡」,因此治療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調理。

針灸結合中藥的治療
耳鳴是一種複雜且個體差異較大的問題,無論是虛證還是實證,中醫都強調辨證施治的重要性。通過針灸疏通經絡,配合中藥調理臟腑功能,能更有效改善耳鳴症狀,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若您或身邊的人有耳鳴困擾,建議及早尋求醫師的專業診治,以避免耳鳴對生活造成長期影

響。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online 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