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及中医专科服务

夏季养生
2022年7月10日

夏季艷阳普照,万物活跃,欣欣向荣。但暑热之气当令,炎热潮湿的气候令人汗流浃背,长期户外活动易耗气伤阴,故必须注意适时在阴凉处休息降温,避免中暑。
・    注意补充水分,慎防脱水及中暑;
・    膳食中增加蔬菜比例,或者加入具备解暑作用的食材,如西瓜、绿豆、冬瓜等;
・    高温及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加速食物腐化变坏,必须注意饮食卫生;
・    「暑热伤气」,膳食中除加入清热解暑之品外,亦可适当添加补气的药材,如白朮、甘草、山药及西洋参等;
・    充分利用夏季旺盛之阳气,进行天灸治疗,所谓「冬病夏治」而达至改善体质。


以下介绍夏季养生的建议,同时配合体质偏属性质,达到最佳养生保健效果。


夏季饮食注意
宜多吃
薏苡仁、绿豆、西瓜、冬瓜、青瓜、茄子、莲雾、苋菜等具有解暑化湿、止渴生津的食物。

宜少吃
羊肉、海虾、韭菜、芥菜、辣椒、甘蔗、烈酒等辛辣、温热、过甜的食物。


什么是治未病?
中医素来重视疾病的预防。远在秦汉时期,中医学的经典名着《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后防復」三个阶段。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通过饮食调理,纠正或改善脏腑阴阳之偏性,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护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增加对环境适应性,减低致病因素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已病防变」是指人体在患病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歇止疾病的发展,以防止恶化或不良变化,避免传变条件的产生。

 

「瘥后防復」是指疾病初癒时,运用适当的调养,籍此巩固疗效,防止旧病復发以及预防新病发生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包括颐养精神、运动调息、审慎起居、饮食调配以及药物预防等方法。


体质並非只分「寒底」、「热底」,中医师可通过分析体质评估结果,结合专业知识,判断出各人所属体质,进而根据不同体质制定合适的养生保健计划。


建议方药及药膳选用
根据服务使用者所属体质类型,配合个体差异,选用与季节相应的药方、汤水、药茶及药膳,並加以调整,通过「治未病」的方法进行健康调养,才算是有的放矢,从而起到改善体质、养生保健之作用。

 

总括而言,治未病目的是强调以个人预防保健为本,较生病后才进行治疗,更为重要。

 

建议精神调养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五行中,夏季属火,与心相应,因此夏季养生应重视心神的调养。保持神清气和,精神饱满,胸怀宽阔,心身畅快,对外界事物抱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有利于气机的通畅。反过来说,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升降。
嵇康《养生论》认为,夏日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裏提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之道,具有参考价值。
建议起居调养
人的作息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夏季作息,宜较晚入睡,晨早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阴盛衰的变化。「暑热伤气」,炎炎夏日容易促使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睡。所以,应避免在烈日炽热的时间进行户外劳动或体育锻鍊,並注意保充水份。午饭后可在阴凉通爽处小睡片刻,既可避开闷热艳阳,亦可消除疲劳。
炎炎夏日,皮肤腠理开泄,易受暑湿邪气侵袭,睡眠时当风立凉,易感受风邪,夜宿户外则易感受寒邪,所以应避免长时间逗留在室外温差过大或当风的地方。例如:夏日炎热汗出较多,衣服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易感暑气。

 

建议饮食调养
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亢则克肺金,肺金受伤令汗泄太过,耗气伤阴。苦味食物性属寒,所以味苦之物能泄心火,养心气而安肺气。医者张景岳云:「心火太过,则为躁越,故急宜食咸以软之。盖咸从水化,能相济也。心欲软,故以咸软为补。」故宜食苦味而清心火,酸、甘味同食以生津养阴,食咸味以补心。阴阳学说则认为,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主表,肾主裏,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食易致寒邪脾胃,令人吐泻。各种消暑食物,如西瓜、绿豆汤、乌梅赤小豆汤,同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冻饮食。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夏季为肠道疾病多发发季节,因此特別注意饮食卫生,慎防「病从口入」。


建议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鍊,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锻鍊,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舞蹈等缓慢持久之运动为佳。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过,不仅伤阴,也损伤阳气,因此夏天不宜做过份剧烈的运动。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加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冰凉开水;运动后不宜立即用冷水沖头、沐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因感受六淫而引起的疾病。

 

交节前后的自我调养
经验告诉我们,一些急病重症患者,往往在节气转换时段前后发病,在节气日前后加重。因此,重视节气转换前后的自我调护,不但对年老体弱者具有重要意义,对年轻力壮者也不例外,除了分別根据节气所在不同季节的养生方法进行调摄外,尤须注意下列各点:
1.    交节天前后两三天,要注意保存体力,不要熬夜,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分劳累,尤其不可汗出当风。
2.    交节天前后,要注意情绪保持稳定及乐观的态度。尽量避免情绪激动。
3.    注意饮食适度,不吃寒凉、过热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    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谨防外邪侵袭体表。
註:「交节」即节气日前后两三天。


(以上资料由杨佩璇医师辑录,四季养生小组校阅。 资料仅供参考, 如有任何疑问,请向註册中医师查询。) 

online 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