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健康辅导服务

孩子升中大不同
2024年8月29日

心理辅导师李恩乐

不少父母会发现孩子升中后大有不同,彷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变得反叛,坚持己见。可能会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像从前般听话呢?」「为什么孩子只听朋友的说话,但对我们的教导却很反感?」

 

在心理学的角度,青春期中强调的独立自主却是孩子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必经之路。根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时期的孩子需要从指派的任务中学习得到勤奋、服从、胜任感及成就感。然而,当孩子踏入青春期时期(由12至18岁),身体快速成长及生理上渐趋成熟,认知能力相继增长,孩子也开始寻找自我,並倾向在朋辈中获得身分认同,探索「我是谁?我能成为什么?」。当解答到这个问题时,孩子便能找到自我的价值及方向,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感,完成「自我统合」。

 

因此,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变,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则是「如何协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认识?」。

 

要协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认识,「正向的沟通」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种沟通方式是抱持先不作批评的态度,提供开放的讨论空间,以接纳及尊重的心态聆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並试引导孩子表达内在真实的想法,让他们提升自我认识。

 

家长不妨一试以下三个小技巧:

 

1. 观察及开放式的提问

家长可尝试表达自己的「观察」及以开放式的问题向孩子提问。例如:「我观察到你皱着眉头,好像不太放松,什么事让你不能放松?」当这样问时便能给予孩子思考及表达的空间,也让他感到被关心和尊重,才会愿意继续分享及建立对你更深厚的信任。

 

2. 多提问及回应感受与想法

我们的「情绪」背后总会埋藏着「想法」,而这些想法也透露着我们的价值观。当孩子能表达想法,便能增加对自我的认知。因此,家长不妨多提问「这件事件令你有什么感受?」,「这个感受背后你有什么想法?」。然后,以接纳的态度回应孩子,例如:「听到你的分享,我知道你好难过」、「你难过的原因是因为沒有人明白你,而你很希望被明白。」

 

3. 使用「我」的信息

「你最近对人的态度比以前差!」及「我留意到你最近态度有点不同,可以和我分享吗?」哪一个表达较为舒服呢?在沟通时以「你」作开始,很容易让对方感到语句中包含着批评和指责,容易引起冲突或开始作自我防卫,拒绝沟通。反之,以「我」作开始时,孩子也较易接受我们的想法、感受和期望。

 

最后,家长不妨学习与青春期的孩子成为「朋友」,多一起计划活动,聊一些共同的话题,了解现时孩子关注的时事、潮流、「潮语」,例如:「0尊」,即是「零」尊重等。若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有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係,陪伴孩子在转变中成长。

 

Reference: Erikson, E. H. (1950).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orton.

online 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