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及中医专科服务
註冊中醫師吳昕殷
抽筋,又稱為肌肉痙攣,是一種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性收縮,可發生在任何肌肉,以小腿肌肉痙攣最常見。發作時常伴隨疼痛,持續數分鐘。造成抽筋的情況有很多,以下是常見的原因:
一)肌肉疲勞或過度使用
長時間重複一種動作,或突然增加運動量,尤其在缺乏休息或水分補充下出現抽筋。肌肉疲勞時,維持肌纖維收縮和舒張功能的氧氣儲備被消耗,活動產生的廢物無法及時清除,進入反應性收縮狀態。
二)缺鈣、水分或電解質失衡
調節肌肉收縮的過程中,鈣是一種重要的離子。當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過低時,肌肉的神經興奮性增加,促進使肌肉收縮而抽筋。而當身體缺水或電解質(如鈉、鉀、鎂等)不平衡時,神經肌肉系統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亦容易導致抽筋。
三)寒冷刺激
如寒冷環境、運動準備活動不足、夏天游泳水溫低、晚上睡覺沒蓋好被子等因素,低溫對肌肉的刺激,使其興奮性突然增高而發生強直收縮。
四)睡眠姿勢不好
如保持同一睡姿,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於絕對放鬆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另外,休息不足或休息過多,使血液循環減慢,代謝物的堆積,如乳酸不斷對肌肉產生刺激,從而引起肌肉痙攣。
五)疾病或藥物副作用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問題)或某些藥物(如利尿劑)可能影響肌肉功能,增加抽筋的風險。
發生抽筋時該如何緩解呢?一般來說,抽筋多發生在連接兩個相鄰關節的肌肉組織。例如,小腿後部的腓腸肌、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等。當抽筋時,只要「反其道而行」,即朝其作用力相反方向扳腳趾並堅持2分鐘以上,使巧勁,不要強硬硬拉。具體來說,如小腿後面肌肉抽筋,可扳腳使腳板翹起,盡量伸直膝關節;當小腿前方肌肉抽筋時,可壓住腳板並扳屈腳趾。然後可搓熱雙手,為相應部位輕輕按摩,緩解肌肉的疲勞緊繃,或用熱毛巾敷於抽筋處,促進血液循環並緩解疼痛症狀。
中醫古籍中沒有記載抽筋的病名,按其證名稱之「轉筋」。根據《黃帝內經》,轉筋是由於氣血衰少,風冷外襲或血分有熱所致。一般當以養血舒筋,並隨證型寒熱分治。中醫認為,肝主筋,脾主肌肉,所以抽筋跟肝脾有關係。中藥的白芍及木瓜可舒筋並緩急止痛,中醫師按病情處方可有助柔筋解痙。穴位按摩亦有效緩解症狀,多選取患部穴位及足三陽經的穴位,如承山、承筋、委中、陽陵泉、足三里等穴,適度揉壓按摩以便促進血液灌流。若抽筋情況持續,建議就醫查因,以排除其他潛在疾病。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