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健康辅导服务

给孩子的礼物
2024年12月2日

情绪健康辅导服务

培养孩子自主性,是家长给孩子一份珍贵的礼物。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追求自主性的需求。简单而言,自主性是指我们能够出于自发性,不受外界压力影响,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不少研究发现,家长若能尊重並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将有助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解难能力及自学能力,並能协助孩子建立自信、责任感及积极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很难完全任由孩子随个人喜好行事,因为孩子需要学习规矩与界限。家长的引导能帮助孩子明白社会对行为和道德的规范,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和不可以做。

 

在引导孩子遵守规矩的过程中,家长难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提出要求。例如,孩子的个人意愿可能是放学回家后立刻玩耍,但家长可能会要求孩子先完成功课或温习后才可以玩耍。这意味着,在遵守规矩的情况下,孩子需完成指定的任务后才能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因而孩子需改变原本的想法和行为,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令人不禁疑惑,家长在引导孩子遵守规矩与培养孩子自主性的过程中应如何取得平衡?

 

心理学家 Dr. Haim Ginott 认为,家长可参考以下四个步骤,既能鼓励孩子自主性,又能有效地让孩子遵守规矩:

  1. 家长向孩子表达对其想法或感受的理解。
  2. 家长向孩子解释合适的行为界限。
  3. 家长向孩子提出既能满足其意愿又符合规矩的方法。
  4. 如果孩子对规限感到不满,家长可提供合适的方法让孩子表达负面情绪。

 

例如,家长要求孩子放学回家后需先完成功课才可玩耍,可参考以下方式:

 

第一步骤

家长可以向孩子表示理解,例如:「你上了一整天的课,放学回家后很想透过玩耍轻松一下,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确实会很开心。而且,做功课相对来说是较沉闷,沒那么吸引。」;

 

第二步骤

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提出「完成功课后才玩耍」的原因,例如:「这是为了帮助你学会先工作、后娱乐的原则,从而慢慢地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第三步骤

家长可以提出一些满足孩子需求的替代方法,例如:「放学后,可以带你到附近的公园散步,放松一下,或者我们可以在做功课之前一起听一段节奏轻松的音乐,松弛一下。」;

 

第四步骤

如果孩子对规限感到不满並发脾气,家长可以提醒孩子以不伤害自己、他人或物件的方法来表达负面情绪,例如把心中的不满和愤怒全写在纸上。

 

由此可见,家长的每一次引导,都可以成为孩子体验自主性的练习。「培养自主性」是家长送给孩子一份珍贵而美好的礼物。

 

参考来源:

Ginott, H. (1965).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New York: Avon.

online 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