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健康辅导服务

动力的来源与力量
2024年12月23日

情绪健康辅导服务

提到「动力」,大部分人可能只会想到动力的多与少。然而,细心一想,动力除了有「多少」的分別,还存在「质量」上的差异,而质量往往比数量更为重要。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Ryan 和 Deci(2000)提出在心理学界影响颇深的自决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此理论根据动力背后的目标或方向进行分类,将动力大致分为两大类:「自主的动力」及「受控的动力」,其中以自主的动力更加可取。

 

受控的动力是指,人因受到 外在因素(如威迫及利诱)的影响而行动,例如为了获得奖励丶得到社会认可,或者为了避免惩罚及其相对应后果时,这种行动就属于受控的动力,並非自主的。由于动力的来源是外在的,一旦这些外在因素消失,动力也会随之丧失,相对的行动也难以持久。再者,若外在因素是与逼迫有关,例如害怕惩罚,人可能会因为想避免惩罚和相对应的后果而继续去做。可是行动者的内心可能会感到抗拒、埋怨,甚至惶恐。虽然这样的动力能驱使人完成某些事情,但长期下来可能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相反,自主的动力是由心自然产生的,源于对某事物的兴趣或认同其重要性,行动是忠于自己的,动力便会很自然地产生出来。因为动力是由心而发,源自于事物本身的吸引力,所以更容易长期维持。此外,在自愿进行的活动中,人更可能展现主动性和活力,並且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满足感或成就感,这动力更容易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总括来说,自主的动力比受控的动力更为可取。下次开始进行活动时,不妨尝试想想是为了甚么原因而开始行动?当中又有自主的动力吗?

 

参考资料:

Ryan, R. M., & Deci, E. L. (2000).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55(1), 68.

online 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