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及中医专科服务
註册中医师李乐诗
天气寒冷,一不小心便很容易冷倒,初起會咽喉干痒和打喷嚏,后来就开始喉咙痛、流鼻水和咳嗽,甚至开始发烧头痛、身重乏力,看来应该是感冒了!本来打算家中找些成药吃几天,以为几天就会痊癒?但情况似乎越来越严重,发热几天未退,难道是患上「流感」?究竟「流感」是甚么?有办法预防吗?
「流感」、「伤风感冒」与「新冠」有甚么分別吗?
「流感」全名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致的急性唿吸道疾病。在流行病学统计上,流感有好发的季节,在香港一般分为夏季和冬季两个高峰期。本港冬季流感多发生于1月至3月,症状可包括高热(体温可达摄氏38.5度以上)、全身痠痛、怕冷、头痛、喉咙痛、咳嗽、鼻塞、流鼻水、呕吐和腹痛泄泻等,一般在7天内可以自行痊癒。
而伤风的症状与流感相似,但症状较轻。一般伤风感冒都会有上唿吸道症状,例如咳嗽、痰多、流鼻水和咽喉痛等,但比较少见如「流感」般的高热或持续几天的发热,亦较少见全身肌肉痠痛。
至于「新冠」的症状与流感差不多一样,同样出现高热身痛、上唿吸道症状及肠胃症状等,但新冠或会出现后遗症,例如脑雾、皮疹、味觉或嗅觉减退等。而「新冠」与「流感」是由两种不同的病毒引起,可以在快速病毒抗原测试中分別出来。
如何预防「流感」?
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正气,当正气充足,就会精神爽利,身体健康;反之当正气不足时,致病的外邪例如风、寒、湿和热等就会入侵人体,引致发生疾病。中医古籍《黄帝内经》里有提及「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就是当人体自身的正气旺盛,外邪就不容易入侵人体了。因此要预防流感,首先是要固护正气,当抵抗力充足时,就可以避免外邪侵袭了。
固护正气的小贴士:
睡眠篇
別以为睡眠质素差只是会「攰啲、唔够精神」,睡眠其实是身体修復的时间。当一个人睡眠不足,身体的自我修復能力亦会较弱;若已经生病,休息不足更会拖慢康復进度。同时,中医亦讲求作息的时间性,适当的时间入睡对人体有更大的益处。在子时,即晚上11时至凌晨1时,人体的气血在这段时间会运行到胆经,在这段时间入睡,可以帮助肝胆运作正常,使气血运气通畅,免疫力得以提升。因此紧记,除了充足睡眠外,在晚上11时前入睡就更事半功倍!
外出篇
香港的冬天虽然不至于极度寒冷,但寒风吹来,都可令人受寒生病。《黄帝内经》亦有提及「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思是指能使人致病的邪气都会趁机偷袭人体,我们应要相应的作出迴避。所以,外出时应适当加添衣物,尤其要注于颈部及背部的保暖,避免受寒。而且,流感是透过飞沫在空气间传播,所以应保持良好的衞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好口鼻。在人多密集的地方,应注意空气流通,高危人士如孕妇、长者、免疫力较低的人士应佩戴口罩,减少受外邪入侵的机会。
饮食篇
正如前文提及,中医认为保存正气是最重要的原则。在饮食上,应要定时定量、均衡饮食、少吃寒凉、生冷、辛辣、煎炸和肥腻等食物。因为饮食不节,首先就会伤害脾胃;一旦人体的脾胃功能失常,就会阻碍气血产生。血气不足,抵抗力自然会下降,外邪就更易乘机入侵人体了。另一方面,日常汤水中可饮用益气健脾和润肺生津的材料,例如:白朮、淮山、海底椰、无花果、南北杏和雪梨等等,可以有助增强体质,减少冬季流感的发生。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先向註册中医师谘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