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及中医专科服务

冬天是否必须「进补」?
2024年12月4日

註册中医师凌雅萍

冬季是四季中最寒冷的时节,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随之改变。中医理论中的「春生」、「夏长」、「秋收」及「冬藏」,表明不同季节有其独特的养生重点。当中以冬季的养生尤为关键。然而,不少人会提出疑问:冬天是否必须「进补」?本文将针对该问题深入探讨。

 

中医对冬季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冬季属于阴阳五行中的「水」,此时阳气隐藏,阴气较重。人体的阳气在冬季相对减弱,外界的寒冷环境容易使人感到寒冷,从而影响气血的畅通。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以「藏阳」,故有冬季宜进补以养护阳气的说法。其主要目的是透过适量的调补,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並促进健康。

 

冬天「进补」的目的

  1. 补充阳气

冬季「进补」的首要目的是补充阳气。阳气是推动人体生理代谢和机能运转的动力泉源。阳气充足的人,身体会较为强壮;而阳气不足者则体质虚弱,导致免疫力下降,亦容易罹患唿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因此,适当的冬季「进补」有助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适应寒冷的环境,並预防疾病。

 

  1. 滋养脏腑

冬季寒冷的气候对人体的脏腑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肾和脾。中医认为,冬天与肾相应,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而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肾与脾互补,生成生命的动力,推动各个脏腑的功能运作。因此,通过「进补」滋养肾及脾,促进气血生成,增强机体功能,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1. 预防季节性疾病

冬季是一些季节性疾病的高发期,如哮喘和流感等。进补可以增强免疫系统,降低患病的概率。因应体质较弱或年长者来说,更应重视冬季的进补。

 

进补的方式

  1. 食材选择

冬季的「进补」宜选用甘温补脾阳及温肾阳为主的食物,如羊肉、鸡肉、淮山、桂圆、韭菜、茴香、核桃、栗子、腰果和生姜等。应避免生冷、苦寒和黏腻的食物,如芹菜、苦瓜、冬瓜、西瓜、香蕉、柿子、梨、绿豆、绿茶和冷冻饮料等。

 

  1. 营养均衡

「进补」並不意味着单一地摄取某种食材,应注重营养的均衡。除了温补的食材,还需搭配多样的蔬菜和水果,以确保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身体的健康。

 

  1. 调整生活方式

「进补」不仅体现在饮食上,还应结合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以及良好的心态,这些都是冬季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补的注意事项

  1. 根据体质调整

「进补」应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调整。对于阳虚体质者,可适当增加温补食材;而对于阴虚体质者,则需要选择滋阴润燥的食材,以保持阴阳的平衡。

 

  1. 避免过补

虽然冬季「进补」是必要的,但过度「进补」反而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导致消化不良或上火等问题。因此,应根据自身情适量进补。

 

总的来说,冬天的「进补」是有其必要性的。它不仅有助于增强阳气及滋养脏腑,还能有效预防冬季常见的疾病。然而,进补的方式和食材选择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进行调整。並保持饮食的均衡和生活的规律,以维持在寒冷的冬季中保持健康与活力。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先向註册中医师谘询。)

online b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