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及中医专科服务

针灸结合中药 有助改善耳鸣
2024年12月10日

註册中医师屈珮珠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影响范围不仅限于老年人。无论是青少年、中年人及更年期等人士均有可能出现耳鸣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觉其中一侧的耳朵或双耳,甚至整个头部出现如风吹、蝉鸣或海浪般的声音。这些声音的强度和频率可能时轻时重,甚至逐渐加重。部分患者的耳鸣为间歇性发作,但也有些人无时无刻被耳鸣困扰,这对日常生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情况甚至导致不同程度的问题,如焦虑、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及听力下降等。

若果专科已排除耳鸣症状並非源于耳部结构异常或其他严重疾病(如听神经瘤),而被诊断为「神经性耳鸣」,许多患者会选择中医治疗来缓解症状。

中医对耳鸣的看法
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络于耳。」 耳鸣与全身经络运行不畅及脏腑功能失调密切关係。因此,中医诊疗耳鸣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将耳鸣分为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当中的治疗原则包括「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陷下则灸之,菀陈则除之」,即使用常用针灸疏通经络,並结合中药补虚泻实,亦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耳鸣的常见分类及治疗方法:
实证类型

肝火上扰证《杂病源流犀烛》记载:「肝胆火盛,耳内蝉鸣,渐至耳聋。」

      • 症状表现:患者常有口苦咽干、面色偏暗红、眼干涩或有红筋、胸肋胀痛,並可能伴随头痛、头晕及便秘等。舌红苔黄及脉弦数。情绪急躁或愤怒时耳鸣会加重。
      • 治疗方法:以清肝泻火为主。

痰火郁结证《明医杂着》提到:「耳鸣...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

      • 症状表现:耳鸣伴随耳胀、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口苦或口淡,並有痰多、咳嗽及大便不畅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及脉滑数。
      • 治疗方法:以清热化痰为主。

 

二)虚证类型

脾胃虚弱证《灵枢经》有云:「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熘,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 症状表现:患者常感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脸色无华、胃口不佳、容易腹胀、大便偏溏、舌质淡、苔薄白及脉细弱。耳鸣在劳累或压力增加时加重,下蹲起身时尤为明显。
      • 治疗方法:以健脾益气为主。

肾精亏损证《素问·海论》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肾主精生髓,上通于脑,肾精亏虚,不能充养髓海,则耳鸣。

      • 症状表现:耳鸣持续时间较久,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脱髮、夜尿频多、怕冷、潮热及盗汗等症状。舌质淡或嫩红及脉虚弱或细数。
      • 治疗方法:以补肾填精为主。

 

三)虚实夹杂证

对于耳鸣持续时间较久的患者,可能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如心阴不足及肾虚血瘀等。

这类患者时常伴随失眠、四肢怕冷、面色暗淡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中医认为「久病必虚,

久病入络」,因此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调理。

针灸结合中药的治疗
耳鸣是一种复杂且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中医都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通过针灸疏通经络,配合中药调理脏腑功能,能更有效改善耳鸣症状,帮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若您或身边的人有耳鸣困扰,建议及早寻求医师的专业诊治,以避免耳鸣对生活造成长期影

响。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先向註册中医师谘询。)

online booking